石铺巷道,古塔耸立,砖刻的“太史故里”在夕阳下泛着金光,仿佛两千年前司马迁笔下的历史风云在此凝固。沿着芝川镇西行,行至高门村,一座清宣统元年修建的哨门洞楼矗立村口,洞额上“太史故里”四个砖刻大字笔力苍劲。穿过门洞,仿佛一步跨入了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空——这里是中华史圣司马迁的诞生地。

高门村,据《韩城市地名志》记载,村名最早见于司马迁所著《史记·太史公自序》。村子由东高门、西高门、北高门三个自然村组成,至今村口仍保留着清宣统元年修建的哨门,门洞上方的“太史故里”砖刻,静静地昭示着这里不凡的历史渊源。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写道:“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据学者考证:龙门——也就是生养司马迁的龙门砦,龙门砦高门原就是司马迁少年时代生活成长的地方。高门村西依梁山,东望黄河,正是史书记载的“河山之阳”的地理位置。这一确凿的史料记载,使高门村作为司马迁故里的身份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

走进今天的高门村,依然能看到诸多历史遗迹:司马祖茔遗址:司马迁祖辈的墓地,至今保存完好,是司马家族在此生活的重要物证。清代碑刻遗存:村内保存着清乾隆、嘉庆年间石碑三通,碑文清晰记载着高门村与司马迁的历史渊源。传统民居:村中现存明清时期传统院落二十余座,其中五座保存较为完整。这些院落保持着韩城地区传统的四合院布局,砖雕、木雕工艺精湛。

站在高门村的原野上,远望黄河蜿蜒东去,不禁让人想起司马迁那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如果你也想追寻历史的足迹,不妨来高门村走走,在这里,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可以触摸、可以感受的真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