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桑树坪法庭成功化解两起拖延十年以上的民间借贷纠纷。双方当事人在法庭见证下当场履行协议,多年积怨一朝消散,以“案结事了”的实效,践行了司法为民的初心使命。
“这笔钱拖了十年,今天终于了了心事!”拿到还款的原告李某激动地说。2015年,李某因亲戚王某生意周转,借出3万元,双方约定一年后归还,可还款迟迟没兑现,原本亲近的亲戚渐渐形同陌路,多次协商都没结果。承办法官接手案件后发现,案子不仅时间跨度长,还夹杂着复杂的亲戚情分。调解时,法官没有急着讲法条,而是先拉着两人聊过往相处的点滴;等气氛缓和了,一边向王某讲清失信的后果,一边引导李某体谅王某的经营困境。经过多轮耐心沟通,王某承诺当天回去凑钱,三天后在法官见证下,当场通过微信向李某转账3万元,两人最终握手言和。
另一起借贷纠纷更是拖了十二年之久,陈某和前夫在婚姻存续期间,共同向赵某借了12万元;后来两人离婚,这笔债务成了“糊涂账”,赵某多年追讨都没着落。承办法官接手案件后,首先开展调解工作,先仔细厘清债务关系,再耐心劝说陈某和前夫各自承担责任。最终,在法官的协调下,陈某同意一次性偿还6万元,拿到欠款的赵某感慨:“原以为要打官司打到天荒地老,没想到法庭三天就帮我解决了!”。
这两起案件能高效化解,关键在于桑树坪法庭重视调解,在调解中既讲法律条文,也算人情事理账;针对陈年旧案的特点,注重确保协议落地见效。这两件案件既是法庭化解矛盾的实际行动,也是践行“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的司法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