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主题活动开展以来,全市上下聚焦“当好渭南工业发展特长生,争创全省县域经济排头兵”目标,以“重整行装再出发、浴火重生开新局”的铿锵步履和昂扬斗志深入推进“大比拼创实绩行动”,迅速形成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专班各成员单位紧扣全年目标任务,全力推进各项职能工作稳步向前。
稳中向好:经济发展质效并进
7月20日,韩城市集中开工项目7个,总投资12亿元,涵盖光伏发电、学校迁建、水土保持以及产业升级等领域;6月17日,我市集中开工项目4个,总投资7.5亿元,项目涵盖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文物保护等领域;5月17日,韩城市集中开工项目5个,总投资6亿元,涵盖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市政配套等领域……
今年以来,韩城市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为抓手,集中开工重大项目6批次49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9亿元,增长10.8%,位居渭南第6位。红马锂离子多元正极材料二期、旭强瑞制氢、经开智造园等新增产能项目有序推进。新纳统入库项目64个,总投资65.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个。申报专项债券项目6个,总投资16.3亿元,申请资金6.4亿元,经开·智造园债券规模达2.3亿元,首批9000万元成功发行。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定恢复、活力增强、好于预期”的良好态势,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11.2亿元,增长3.6%。上半年,在能源消费总量下降5%、非电用煤下降7.8%的“双下降”态势下,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20.8亿元,增长18.5%,其中,4月当月产值突破100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全年有望历史性突破千亿大关;钢铁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5.2亿元,成功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当好全省钢铁“链主”城市的基础更加牢靠。
“我们以推进‘大比拼创实绩行动’为契机,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扎实开展‘百人进百企’活动,成功举办了2022年工业招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深化校地合作,与西北大学签订服务韩城高质量发展框架协议,西北大学地质学、经济学、化学实习实践基地和文化强国基地韩城创研中心正式成立。陕西旭强瑞清洁能源有限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约战略合作协议,并成立氢能与低碳技术研究院,实现了我市氢能产业链发展新突破。”据“大比拼创实绩行动”工作专班办公室负责人介绍,“韩文旅、宏达花椒、华瑞邦医疗、金太阳花椒油脂等4家企业积极申报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其中3家企业已登记入库,1家企业正在公示;陕西红马科技有限公司申报2022年陕西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隐形冠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项目,获得省级财政支持90万元,一系列创新驱动举措正在稳步推进,助力韩城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效能优化:要素保障高质高效
“一枚印章”“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下沉基层”“最后一公里”“最美零距离”……近来,这些词句高频出现在韩城市政务服务的各类报道和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中。
据了解,韩城市积极构建“1+2+8+8+N”政务服务体系,7个政务服务站和重阳片区政务服务站建成投用,梳理公布了片区(中心村)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实现了“市级事项在片区可办,镇(街)事项在中心村可办”。截止目前,片区(中心村)政务服务站累计办理业务5129件,接待服务群众5300人次。“下一步,我们将以打造‘祯好办’政务服务品牌为导向,以《韩城市打造‘祯好办’政务服务品牌实施方案》《韩城市创新推行镇(街道)‘一枚印章管服务’改革方案》为抓手,统筹推进‘城市片区、农村中心村’政务服务集成,加快形成市级层面‘一枚印章’管审批,镇(办)级层面‘一枚印章’管服务的新格局,不断提升企业群众办事满意度。”“大比拼创实绩行动”工作专班成员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董艳茹说。
此外,韩城市持续推进商事改革,落实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制度,企业开办实现全程网办,办结时限压缩至2天。上半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400户,其中企业类市场主体682户。“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入围省发改委2022年第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圆满举办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暨韩城市第二届乡村振兴创业创新大赛,努力营造全社会鼓励支持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
惠民利民: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红色塑胶跑道、绿色足球场、悬浮地板硅PU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象山中学新修建的多功能操场为这所百年名校增添了新的色彩和生机。
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施了“城区学校焕彩行动”,持续巩固“双减”成效,成立了首个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课后服务在24所非寄宿制学校实现全覆盖;全力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新城十小主体工程完工,学巷小学迁建加紧实施。高考上线率较去年提高6.9个百分点,二本上线率达79.8%,较去年提高7.8个百分点。
6月10日上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体验活动在古城金城大街举行,手工挂面、葫芦雕刻、学巷醋坊等非遗产品琳琅满目,韩城社火、韩城花馍等非遗传承体验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韩城馄饨、羊肉饸饹、油酥角等正宗的韩城味道让大家赞不绝口……活动中,多门类、多形式、多元素的非遗特色,让市民和游客朋友们近距离感受、体验、了解韩城非遗文化。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多措并举,充分挖掘非遗文化,让广大群众共同激发非遗生命力,共享非遗保护成果,助力韩城文旅快速发展。韩城考古基地、市方志馆相继挂牌成立,司马迁图书馆入选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属陕西唯一一家;韩城行鼓荣获2021-2023年度“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依托“韩城人社”“韩城就业”等网络平台推送线上岗位信息10场次,组织开展8场现场专项招聘活动,涉及用工企业224家次,提供就业岗位605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3171人,累计实现稳定就业1385人。截至目前,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4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924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0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6%。
百花竞相绽放,比拼赶创佳绩。全市上下依托“大比拼创实绩行动”,进一步谋定思路、创新举措,以“韩城当自强、吾辈当自强”的奋斗姿态和开拓进取、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奋力谱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