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hczfw0913@163.com   电话:0913-5194886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人文 正文
窄屏浏览

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精美文物——龙型玉觿(图)

发布时间:2022-05-10 10:29 来源: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陕西韩城旅游 点击次数:13

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精美文物——龙型玉觿(图)

在众多的玉器品类中,“觿”这种玉器离我们今天的生活特别遥远,以至于一般人读不出它的名字。它是古代一种锥形实用器。

首先,我们从字面上看:觿,左边是一个“角”字,说明它早期是用兽骨或角制成的锥形物,后来才出现了人工制作的弯角器或玉石质的觿等。

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的这件龙形玉觽,青玉质,长3.2厘米,宽0.9厘米,高1.3厘米。受沁有黄色斑点。扁平体,半圆形,整体呈龙形造型,双面刻阴线纹,一端为龙首,变形“臣”字目,嘴微张,尖尾。背中部有一半圆形凸起,并钻有一穿孔,尾部稍前有一凸起半环形纽。根据用途,与龙形巧妙结合为一体,极富于艺术装饰特色。

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精美文物——龙型玉觿(图)

那么,大家能猜到绳子和玉觿有什么关系呢?

觿是古代解结的工具。在中国古代社会,绳子的使用相当广泛,古人用绳子捆绑野兽、缚牢房屋、束缚衣裳。由于我们早期的服饰没有纽扣,为了避免衣带散开,他们通常会把绳子打成死结。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便会遇到一个问题:绳子打结容易,但解结难。于是,古人发明了觿。将觿细尖且弯角的一端,用力插入绳结的缝隙中,使绳子的结产生松动,便可以轻松地解开了。所以,古人需要随时随地佩戴着觿,以备解开生活中的绳结。

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精美文物——龙型玉觿(图)

玉觿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觿也被用来解心中之“结”。在《诗经·卫风·芄兰》中记载:“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因为芄兰的荚实与觿都是锥形。诗经中的女主人公与诗中的童子,可能是青梅竹马,关系非常亲密。可是,自从童子佩带觿以来,对她的态度就冷淡了。于是,这位女子说:“虽然你带着觿,但只是个解扣的工具,你却不能解开我心中这个结”。这简直就是心悦君兮君不知,她希望童子能明白她的心意,从而解开她心中的疙瘩。

觿既然能解开疙瘩,古人认为佩戴着它,也有治烦决乱的寓意。在汉代刘向的《说苑·修文篇》中记载:“能治烦决乱者佩觿”。也就是说,佩带玉觿的人通常会被认为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一个人聪颖智慧的表现。如果是古代的君王佩觿,就表示有能力治乱,蕴含强大的政治含义。

几千年来,人们敬玉、爱玉、赏玉、佩玉,无不怀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其原因在于,玉在中国人们的心中是高尚、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它不仅被赋予崇高的精神内涵,而且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道是 “黄金有价玉无价”。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深厚滋养。所以大家别看,它只是一件小小的龙形玉觿,却将我们中国人的大智慧完美地融入其中,给我们讲述了一段关于它的前世今生。时间就这样跨越千年,它让我们领略了祖先们的精湛工艺和不屈的工匠精神;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国家的珍贵宝藏与灿烂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