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hczfw0913@163.com   电话:0913-5194886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人文 正文
窄屏浏览

「韩城传统村落」高门村:史圣司马迁故里(图)

发布时间:2020-12-24 15:03 来源:韩城新闻 点击次数:3
「韩城传统村落」高门村:史圣司马迁故里(图)


▲司马先茔

「韩城传统村落」高门村:史圣司马迁故里(图)


▲“巍岫增荣”碑匾

「韩城传统村落」高门村:史圣司马迁故里(图)


▲“太史故里”碑匾

「韩城传统村落」高门村:史圣司马迁故里(图)


▲“太史故里”碑楼

「韩城传统村落」高门村:史圣司马迁故里(图)


▲西高门古塔

「韩城传统村落」高门村:史圣司马迁故里(图)


▲四合院门楼

「韩城传统村落」高门村:史圣司马迁故里(图)


▲四合院门楼

「韩城传统村落」高门村:史圣司马迁故里(图)


▲西高门潦池

高门村是陕西传统村落。《韩城市地名志》载: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西汉后元二年(前87),已称高门。高门村由东高门、西高门、北高门三个自然村组成。三个自然村皆因地处司马先茔东、西、北方向而命名。

高门村位于芝川镇西巍岫原腹地,西依梁山,西高东低,东眺黄河。东高门现存市保文物——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的哨门洞楼,洞额砖刻“太史故里”四字,标明这是中华史圣司马迁的故里。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祖父司马喜,太祖司马无泽,曾太祖司马昌“皆葬高门”,祖茔现存,状况良好,墓碑尚存,高坟垒垒。

“高门残照”,为古同州府八景之一。传统的四合院曾连片分布,现多以三五成群为主,至今仍有30多院完好,呈砖木结构,石雕、砖雕,木雕,走马门楼,嵌有门楣“耕读第”“吉且安”“福寿康宁”等,石铺巷道,石头垒墙仍可见到。

高门村古时还包括南高门、龙门砦、高崖村共六个自然村落。据说,南高门在元代,地震泥石流毁村,司马家族因李陵案,遭朝廷追杀,四处逃散迁移到徐村,南高门就此消失。龙门砦坐落在西高门村西南一孤岗,司马家族就生活在此。砦子延续至民国时期,砦上有民居,窑院宅院十多处,解放初期除神庙、拆戏台而毁之。高崖村坐落于一组,居住李氏一族十数户人家,因孩子上学远,1975年陆续搬迁至西高门村,故此高崖村消失。

司马祖庙,汉代,占地面积20余亩。坐落于东高门村西。有献殿、享殿、戏台两座、门房、茶楼、东西厢房、照墙“高门残照”等,毁于1972年。高门中学始建于1958年,在司马迁祖庙的基础上向西扩40亩,10个教室,师生600余人。历代高门就有完小、小学、初中,后有社办高中,是韩城南区重要的文化教育之地。

司马先茔位于东高门村南20米处。墓前有石碑两通,俗称“双碑楼”。南碑楼额刻“巍岫增荣”。碑圆首,长方形座。碑首篆刻“友孝渊源”,碑阴《汉太史司马公高门先茔记》文曰:“汉太史司马公子长,我龙门人。继麟经而崛起,法炳千秋。其卒也,葬于我芝川镇芝水之南。负高原,俯黄河,墓祠崛峙,峻坂之左,而世争为墓,争其为太史公耳。亦知太史公之先,果安在乎?《太史公自序》其先司马靳葬华池,靳孙昌以下卒,皆葬高门。”全文421个字。清嘉庆十七年(1812)十月薛肇瑞撰文,命弟薛大和书丹,子薛廷枋镌石。碑楼南侧墙上嵌刻济川氏廷枋录七言律诗二首。北碑楼额刻“学贯天人”。碑正文“汉先太史司马公之墓”,清咸丰二年(1852)九月由乡贤社31人立石,晚于南碑楼40年。司马先茔与徐村司马遗祠、华池司马书院一起,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门砦坐落于一组,占地40余亩。重修于清咸丰元年(1851),有碑文记载高门、贺龙、徐村三社合筑。四周有城墙夯土层,下压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大荔王仲久老先生曾考察有秦砖汉瓦遗存,现仍然有陶片可见,砦子北部有神龙王爷庙,庙前有古柏耸立,晚上祭祀时,有火一样的亮光徐徐燃放,名曰“土烛”。砦南部有戏台、水井六眼,民居窑院,四周有城墙,东北有城门,楹联,门楹额曰“龙门砦”,门额被司马迁祠文管所收藏。砦子里有甬道,长年有僧人主持祭祀。庙会是司马迁诞辰纪念日二月初八,大祭从二月初二龙抬头开始,司马迁后裔陆续从各地纷纷赶回,佩戴白花、祭献蒸食枣祃瑚馍祭奠司马迁。

哨门洞楼,坐落于四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砖木结构,上下两层,是司马庄园出入通道。一层砖砌门洞,二层敞口大开,安有木护栏扶手,彰显“太史故里”的荣耀。列入《韩城市文物志》的古塔共13座,高门村占了3座,西高门1座,北高门2座。魁星楼,建于清代,五层砖木结构,各层有檐有门。文星塔,坐落于北高门,占地40平方米,皆为清代建造。从塔的命名,皆是形容星的特点,或许也是赞扬司马谈司马迁父子的才学八斗,或是赞扬司马错大将军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之才。

“高门残照”也叫高门晚照,汉代建筑,占地20平方米,属太史祖庙的照墙。长约6米,高2.5米左右,上有短檐子,厚度约65公分,每临傍晚,太阳初落,照墙上端会映射奇观景象,为韩城古八景之一。古韩原八景中有太史高坟和高门残照,一个不算是很大的村落,以它特有的神秘,山灵水秀,人杰地灵,一个地方呈现出两个特色景观。足以证明高门村在历朝历代,地域文化是多么的厚重。

西高门戏台,清代乾隆二十五年(1760)建。南场咀,老爷庙,占地一分,濒危。冀氏祠堂,冀氏义学,坐落西高门村中,清代建筑,东有小院教室四间,书院有一匾文曰“承追太史遗风”,是清代县令冀兰泰所题。学堂不分宗族,为村儿童义务教学,经费由祠堂承担。县太爷故居,建于清代,占地七分,房屋18间,清时,异地为官,居正七品,有碑一通,可列入保护。村子原建有东城门、西城门现已不存。古庙会阴历三月十八,是司马谈诞辰纪念日。自汉时司马祖庙落成之日延续至今。高门古戏台六座,其中龙门砦一座,西高门对台两座,司马祖庙两座,东高门一座。西高门的秧歌、家儿戏、每逢过年过节可以说是人人参与,家喻户晓。

司马迁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散文家,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据当地文化学者考证:龙门——也就是生养司马迁的龙门砦,龙门砦高门原就是司马迁少年时代生活成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