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hczfw0913@163.com   电话:0913-5194886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人文 正文
窄屏浏览

走过韩城毓秀桥,邂逅“示我周行”

发布时间:2020-07-17 11:13 来源:陕西韩城旅游 少梁御史 作者:冯双民 点击次数:0

河出龙门之《小雅•鹿鸣》与“示我周行”

冯双民


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韩城南桥头原有牌楼3座、古匾3幅,分别题有“示我周行”“解状盛区”“户尽可封”3匾。其中一个牌楼已毁,一个牌楼1958年韩合并县时,被拆迁到合阳,至今耸立在合阳县城的天合园中间,向人们诉说着韩合两县人民的友谊。现仅存一牌一匾,即“示我周行”,这句话源于《诗经•小雅•鹿鸣》,而韩城南桥头古匾所提的“示我周行”与毓秀桥应该也有着渊源。

    或许在修桥完工后,古人将此语题于桥上。从字面意思理解,“周”的意思是大而全,“行”读作“háng”,原意是宽阔的道路,“周行”连在一块,意思是“大道理”,即真理,“示我周行”显然是“给我言明真理。”这样一来就一语双关,意境深远。其中最核心的用意当是在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后人,他们修桥的义行善举是在启迪后人要懂得做人做事的大道理。

    “示我周行(háng)”,完整地说是“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意思是“承蒙诸位光临,示我以大道”。“示”即“把事物拿出来或指出来使别人明白”,“周行”即“大道”,引申为“大道理”。这句话出自《鹿鸣》,《鹿鸣》是《诗经•小雅》的首篇,是一首宴饮诗。

    据朱熹《诗集传》的说法,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朱熹这一推测该是符合事实的,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像陈年老酒一样,愈久弥香。

    此诗主题,历来有争论,大致有美诗和刺诗两种意见。全诗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体现了殿堂上嘉宾的琴瑟歌咏以及宾主之间的互敬互融之情状。

    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麋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

    诗以此起兴,便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如果是君臣之间的宴会,那种本已存在的拘谨和紧张的关系,马上就会宽松下来。而以鹿鸣起兴,则一开始便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

    此诗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它把读者从“呦呦鹿鸣”的意境带进“鼓瑟吹笙”的音乐伴奏声中。按照当时的礼仪,整个宴会上必须奏乐。而歌唱《鹿鸣》时又以笙乐相配,故诗云“鼓瑟吹笙”。

    最后,“燕乐嘉宾之心”,则是卒章见志,将诗之主题深化。也就是说这次宴会,“非止养其体、娱其外而已”,它不是一般的吃吃喝喝,满足口腹的需要,而是为了“安乐其心”,使得参与宴会的群臣心悦诚服,自觉地为君王的统治服务。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从另外的角度也可以看做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好我”者,我当好之。这种示好可以让自己变得亲和而有温度、生动而又灵活。示好是橄榄枝,像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和清澈的秋水一样,给人与人的关系抹上了一道暖色,涂上了一层亮彩,就像是黄河文化衍生的历史文明都具有大气的包容性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