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hczfw0913@163.com   电话:0913-5194886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人文 正文
窄屏浏览

韩城:赵氏孤儿栖居地 玉屏仙山佑赵村​(图)

发布时间:2020-04-04 11:10 来源:韩城日报 作者:记者 冯翠红 杨菊侠 点击次数:5

韩城的千年古村众多,古村名字的由来也妙趣横生,其中最有趣的,当属以姓氏命名的村庄却没有一户原生态姓氏。譬如新城办赵村,就没有一户人家赵姓。原来,这个以百家姓之首命名的村子,来历不容小觑。

据韩城市志记载:赵村村名始见于大金永安四年(1199年),圆觉寺古钟铸文就有因赵姓居住而得名的记载。人们以此为根据,推断此处曾世代居住着赵姓人氏。关于村名的来历,赵村村民世世代代流传说,源于2700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上卿赵盾和《赵氏孤儿》的凄美故事。

相传2700年前,如今的赵村是赵盾的故乡。晋景公三年,时任司寇的屠岸贾挑起祸端,惩治晋灵公时祸国作乱之人,以加罪于赵盾,杀了赵门全家300余口。赵氏遗孤赵武,在程婴、公孙杵臼等义士的帮助下走上逃亡之路。

韩城:赵氏孤儿栖居地 玉屏仙山佑赵村(图)

村民王启生说,这段故事并非空穴来风,位于村西北紫金山下的八义庙,就是最好的见证。这座庙宇是后人为纪念勇救赵氏孤儿而献身的8位义士而建,和芝川镇堡安村的三义墓遥相呼应。据村中老人高免之、高鸣九、高千善回忆,八义庙建筑宏伟,雕刻精美,供奉有韩厥、卜凤、公孙杵臼、金刚(程婴之子)、钜麋、秦继明、周坚和程婴的画像。庙里建有正殿、戏台,正殿后是赵盾的衣冠冢。1938年,国民党第一军团因修建禹门黄河大桥,将庙门拆除挪用。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建造炼钢炉时,曾挖出赵盾墓志碑(后因村民建房被毁)。除了八义庙,繁盛时期的赵村还分布着佛爷庙、关帝庙、观音庙、土地庙、玉皇庙等20余座高大雄伟的庙宇,整座庙宇群气势壮观、高大宏伟。令人惋惜的是,这些庙宇在战争和政治运动中相继被损毁。

与八义庙齐名的,当属村西的玉屏山。相传,汉武帝刘彻巡游时,先后生下金屏、银屏和玉屏三位公主。三位公主生性顽劣,为所欲为,惹下诸多事端,民怨四起。玉皇大帝闻后大怒,遂将三位公主收服化作三座山,守护一方黎民。金屏山位于四川省屏山县,银屏山位于广东东莞市,而玉屏山就在赵村村西。相传玉屏山非常神奇,如果满山绿草,当年肯定是丰年;如果满山干枯,则预示当年是饥荒年。山上有两个突兀的石头,上面有两眼清泉,每逢旱灾,就流出汩汩泉水,滋润赵村的万亩良田,哺育一代又一代赵村人。

但凡千年古村,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赵村也不例外,韩城有名的“唱秧歌”,就源于聪慧的赵村人。和陕北的“扭秧歌”不同,韩城的“唱秧歌”也叫“对对戏”,以唱为主,兼具说、表、舞等艺术特色,带有浓浓的戏曲味道。韩城秧歌最早活跃于街头巷尾,表演者用几件简单的打击乐和扇子、烟袋、草帽等日常生活用品为道具,表演是唱则不舞,舞则不唱。秧歌节目短小精悍、活泼朴素,表演憨厚自由,唱腔优美婉转,舞蹈欢乐矫健,内容以表现农民生产生活为主。清末民初,赵村涌现出一大批多才多艺的民间艺人,其中人称“铁嗓子”的范家珠、“丑角”刘喜康、“黑牡丹”王新科等最为有名。他们编写的《土改小调》《革命起义要成功》《十二月忙》等秧歌段子,唱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轰动一时。随后,他们和紧邻的王岭村民间艺人搭班子,创作了许多讴歌时代、表现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秧歌剧。随着时代的发展,“唱秧歌”逐渐退出舞台,但这个时代的标签,已留存于韩城人民的记忆中。

解放后,赵村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勤劳的村民依靠自然优势改变了解放初期一穷二白的旧面貌,焕发出勃勃生机。

1962年,在高卓午、王世英等老一辈村干部的带领下,赵村开始在马沟渠沟里办灰厂;1970年,又将初具规模的白灰厂迁到玉屏山上,建成日产10吨的快灰窑。1986年后的15年间,赵村先后办起洗煤厂、水泥厂、纸袋厂、灰厂等各种企业33家。截至200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300多万元。当时,顺口溜“赵村人生得‘鬼’,能把石头烧成灰”,是周边村民为赞美赵村人脑子灵光而编撰的。人们都说“要跟心,到赵村”,以女儿出嫁到赵村为荣。

韩城:赵氏孤儿栖居地 玉屏仙山佑赵村(图)

春意正浓,韶华正盛,循着一路盛开的鲜花来到赵村,和煦的阳光倾泻在肆意生长的绿植上、古色古香的院落里、崭新朱红的大门上。昔日繁华鼎盛的场景,可从宽大的院落,精致细腻的石雕木雕,以及斑驳的墙壁窥豹一斑。巷道里,黄发垂髫,其乐融融;公园里,蜂飞蝶舞,春意盎然……历经岁月的洗礼,美丽的赵村以一幅历久弥新的新貌,徐徐展开一卷细腻而精美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