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调研时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韩城地处黄河中游,自然成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韩城“禹门洞穴遗址”,是建国以来在黄河中游首次发现的一处滨河最近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遗址。它印证了陕西关中平原东部是人类早期活动的一个重要区域,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孕育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认真对黄河韩城段文化资源进行定位,我们可以提出“韩城是黄河文化重镇”“韩城龙门是黄河文化圣山”的概念。
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其理由如下:
一是地貌景观的全面性。韩城是黄河河道山地峡谷与漫洲滩涂的结合部,包括了峡谷河道、过渡性河道、宽浅型河道和河道的最窄处、最宽处,其类型之齐全在黄河其他区段是极为罕见的。
二是龙门文化的古老性。黄河文化“禹甸龙门”“鱼跃龙门”典出地在韩城。大禹勤政为民与处逆境而不妥、自强不息的精神,极大丰富了黄河文化的内涵,使黄河文化更具特色,更有内容。
三是景观文化的鲜明性。“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翘首西望,顿有“黄河一线天上来,两山突兀屏风开”之感。龙门瑰丽景色和险要地势常使游人感怀留恋,这在黄河流域是绝无仅有的。
四是祭祀文化的悠久性。《水经注》记,韩城龙门禹王庙宇历史久远。公元前326年,秦惠文王“腊祭龙门”,元代民间始立春秋两祭,明末清初开设礼记,使龙门祭祀成为黄河祭祀文化传统的重要节点。
五是地域文化的融合性。韩城古属雍州,夏商周位处华夏族与戎狄融合的前沿。春秋战国时关中文化与齐鲁文化在碰撞中交融。宋元时又成为民族融合的大熔炉。这在黄河人文历史文化研究上具有“多元一体”的意义。
六是《史圣》故里的特殊性。《史记》承载中华民族3000年文明史,所凝结的先人智慧对今天治国理政有不少启示。司马迁祖茔、祠墓在韩城,与之有关的历史文化存迹保存尚好,这在黄河文化研究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认真思考韩城在黄河文化领域的定位,对于深化黄河文化研究,尤其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均具有特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