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hczfw0913@163.com   电话:0913-5194886
当前位置: 首页 文物旅游 正文
窄屏浏览

韩城,古之遗存,今之幸事(图)

发布时间:2020-01-14 09:24 来源:陕西韩城旅游 点击次数:0

“华夏史笔惟司马,关中文物最韩城”。韩城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小北京”之称。古有史学家司马迁、清朝名相王杰,现有著名作家杜鹏程。文物古迹更是遍布城乡,各代古建筑集中分布,元代建筑数量堪称陕西之最。

韩城,古之遗存,今之幸事(图)

溥彼韩城,燕师所完

据明万历《韩城县志》记载:“南门达北门,街阔而端,东门达西门,基修而蛇”。可见在当时已有千年历史的韩城,建筑已成规模。

韩城,古之遗存,今之幸事(图)

当时东西南北四个城门被刻上的题字分别是:黄河东带、梁奕西襟、溥彼韩城、龙门盛地。这四处的题字都说明了韩城古城重要的地理位置。

韩城,古之遗存,今之幸事(图)

风追司马,浩气长存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家司马迁的祠墓就在韩城,位于市南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高岗之上,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公元310年)。这位西汉时期的夏阳人,是韩城人民的骄傲。

韩城,古之遗存,今之幸事(图)

司马迁祠墓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司马迁祠院大门额书“太史祠”,院中古柏参天,环境幽静,建有献殿和寝宫。献殿为敞厅,是祭祀时陈列祭器、致敬尽礼的地方,寝宫建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内有宋代泥塑司马迁全身坐像,高140厘米,身穿红袍,显出严肃和抱负不凡之气概。祠后为司马迁墓,砖砌封裹,形似蒙古包,高2.15米,周长13.19米。墓前竖立一块石碑,上刻“汉太史司马公墓”,为清乾隆陕西巡抚毕沅题书。

韩城,古之遗存,今之幸事(图)

民居瑰宝 家训情怀

在传说中“鲤鱼跳龙门”的黄河西岸,陕西韩城的黄土台塬间,有座独具魅力的村庄——党家村,近年来如磁石般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民居专家、文人骚客。这个村庄被很多来考察的国内外专家赞誉为“民居瑰宝”、“东方人类居住村寨的活化石”。

韩城,古之遗存,今之幸事(图)

始建于元至顺二年的党家村全村多数为党、贾二姓,因党姓居住在早,故称党家(贾)村。这个小村庄在明成化年间,党、贾两姓联姻,合伙经商,纷纷成为地方巨商富族,因而明清两代有较大规模兴建。清咸丰元年,在村东北高地修建寨堡,村寨连为一体。

韩城,古之遗存,今之幸事(图)
韩城,古之遗存,今之幸事(图)

现在村内仍有古老的石砌巷道、高大气派的走马门楼、考究细致的上马石、庄严肃穆的祠堂、挺拔高亮的文星阁、华美繁复的节孝碑与布局合理的四合院……

韩城,古之遗存,今之幸事(图)

穿越百年的古宅,仍有着丰沛的人文情怀,木雕、砖雕、石雕上绚灿夺目的家训,涵盖忠、孝、仁、义、礼、善、勤、和等多个方面,似熠熠明灯,光照后人。

琉璃碧瓦,文脉之根

韩城这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城池,走过千秋盛世,走过风雨飘摇,也走过历史的洪流与跌宕起伏。想要了解韩城文化,文庙是不得不去的地方。

韩城,古之遗存,今之幸事(图)

韩城文庙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孔庙,据记载:“韩城县学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在旧址重修”。《陕西通志》载:“洪武四年知县周吉成重建”。

韩城,古之遗存,今之幸事(图)

文庙坐北朝南,不设南门,共有四进院落。文庙入口旁,有一盘龙照壁,为琉璃五龙壁,长十七米,高四点二米,雕制精美,形体生动。文庙内,主要建筑以照壁、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正谊明道门、明伦堂、尊经阁等构成一条南北长200 米的中轴线。

韩城,古之遗存,今之幸事(图)

永昌初记,兵渡河梁

在韩城,历史故事似乎是可以信手拈来的。

1644年春季,李自成率领义军来到韩城,进入韩城县城后,在西街口的南边“九间厅”落脚,这里被后人称为“闯王行宫”。

韩城,古之遗存,今之幸事(图)
韩城,古之遗存,今之幸事(图)

李自成率领义军渡过了黄河,义军的将士们则在“梁奕西襟”四个字的下面加上了“大顺永昌元年”这个年号,以此来作为途经韩城的纪念。

韩城,古之遗存,今之幸事(图)

“七山一水两分田”的韩城从《诗经》中走出,现在,有故事的韩城向我们走来:鱼跃龙门的美丽传唱;舍子救孤的浩然正气,奋笔疾书的刚直不阿……这个冬天,让我们与这个中国文化上无法绕过的渡口相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