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hczfw0913@163.com   电话:0913-5194886
当前位置: 首页 文物旅游 正文
窄屏浏览

韩城:柳村古寨 尽藏古今文气(图)

发布时间:2019-10-23 08:34 来源:韩城日报 点击次数:3


柳村:古今文气寨中藏

宁永泉 郝文祥 文并摄影

西庄镇柳村是中国传统村落。据《韩城市地名志》载:“相传元至顺年间,因村东有柳树园,初名柳园村,后简称柳村。”

柳村自元朝立村,居郝、师、耿、刘、苗、由六姓族人。柳村寨,自明朝时伴随解老寨而立寨(市志有载),寨名为三义寨。寨中原居郝姓一脉。至嘉庆十二年时,薛廷砚一户迁入寨东北角居住。

四合院门庭、牌楼

寨子占地三十余亩,南北长不足200米,东西约为100多米,其建设规划错落有致,土地利用合理充分。巷道东西、南北正向笔直,大巷宽丈二,中巷八尺,小巷六尺,全部石铺路面,“天干无尘,雨不泥泞”,院落建筑展现明清特色文化和高超艺术。全寨十八座主院落,皆是“北京式”四合院结构。走马门楼,三级台阶(象征连升三级),上厅安客、祭祖,两厢住人,门房留客,大多家户门头有精美题字或刻字牌匾,深藏有古今的“文气”。

牌楼门楣

嘉庆年间,郝宏袍、郝宏益兄弟所建大巷两侧五个院落,全部建筑是“河路松”构成。巷门口大堂院迎客院,四凸歇檐,四方明柱,精雕细刻。三间厅门上方和大门顶上悬挂的三尺宽六尺长的四块巨牌,上刻有名人题字。大门顶悬有外甥冯国璋为舅家题书功德匾“联芳竞秀”,现尚存市博物馆。门前有“上马石”“拴马桩”“石狮子”。经党蒙居住三十余年,民国初年转为崔姓所有,居住至今。该院巷道前后建有四道牌楼,挺拔秀气,前后均有书刻,寓意深厚。门前照壁和上厅两侧的精巧花雕,院中房子为转角木楼房,至今完好。大巷东侧为郝宏益住宅,门前曾立有石旗杆,称“旗杆院”。大巷西侧一院为当时的赁货铺,曾拥12乘轿和24套席面物件。中巷为郝宏袍堂兄弟郝宏辉一支建的五个主院;涝池周围及南巷由郝姓东门郝英才一支建有五个主院。寨子东北角处由薛廷砚及后人建有三院住宅。

照壁

沟边照壁

同治七年,薛庄富户廉瑞之父为规避盗贼和兵乱入寨,建房于寨子东南角,建有主房两院、侧院三处。主院高大宽敞,防贼功能明显,虽经151年,仍风采依旧,光艳不减。寨中有关祈福、求安建筑齐全。大巷正北头坐北面南建有关帝庙三间,塑有关公、关平、周仓宝像,前有三间献堂,刻有“忠义”二字。寨东北角原有财神庙,现留遗址。

入寨大巷正东现留观音庙一座,寨东小寨上建有土塔,取意为“补东南”,现顽强挺立。寨中建有涝池一个,嘉庆十二年,因巷道铺石,寨中26户捐银石砌修池(有碑记)。寨中挖有西、东两口吃水井,水质甜美。寨子环境特殊,东、南、北三面深沟,深约50余米,西面与塬相连,呈半岛形。取土筑城,形成壕沟,仅留城口一条通道。人工土城墙向西呈“U”型状,长约180米,上用砖石护顶包边。南、北两头为斜坡路面,正中偏南原建有哨亭,备有河石、砖块。城门洞用青砖白灰砌碹、石铺洞底,洞高8尺,宽6尺,城门木厚2寸,铁皮全包,大铆钉24对固定。门洞内侧有守城窑,随自然剥蚀和防匪破损,于光绪二十二年和民国十四年(红枪会时)运土石补修,直至1972年时仍保持基本完好,现有残段存留,它彰显了防盗、保安的历史价值。

观音庙

嘉庆初年,全寨是郝姓一脉,仅留一户薛姓(薛廷砚)。当时,郝宏袍、郝宏益两兄弟在苏杭至西安兰州经营丝绸生意,拥有沿路客栈,骡马成队,带动全寨兴旺,辉煌鼎盛。寨子建设始得典雅豪华秀色,时代气息强盛,外甥冯国璋(民国初年曾任过总督)曾赠匾“联芳竞秀”以彰之。

时至解放时,寨子已成郝、薛、廉、杜、崔、樊六姓和睦聚居的乐园,全寨人口达150多人。后因居住拥挤,农耕不便,于1980年后大部迁往寨外。现在,古寨房屋大多无人居住,年久失修,日渐荒芜。

墀头

柳村人世代传承勤劳质朴、诚实守信本色。清道光二年(1822年),村民郝宏袍、郝宏益率先倡导周边村村民踊跃捐资修建小曲沟石桥,建桥洞,砌石栏,树石牌楼,命名“康济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杜纪伟、崔仲刚、薛养红奔赴陕北,投入革命。杜纪伟1947年带韩宜支队返韩活动,遭叛徒出卖被捕,1948年韩城解放前夕,遭国民党杀害。薛养红赴新疆工作一生。

福字照壁

柳村古寨独特的魅力,吸引了韩城文旅龙头企业禹水迁山公司投资开发,未来将形成韩城古城、古村、古寨旅游的重要一极,形成韩城非遗文化基地,建成文创产业园区。柳村古寨有望迎来再度辉煌。

来源:韩城日报,原标题《【韩城传统村落】柳村:古今文气寨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