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hczfw0913@163.com   电话:0913-5194886
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经济 正文
窄屏浏览

韩城市追赶超越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19-10-08 10:53 来源:渭南日报 作者:记者 石小荣 点击次数:1

  史圣故里绽新姿 区域中心在崛起

  ——韩城市追赶超越发展纪实

  新中国成立以来,韩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0年来,斗转星移,韩城从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小县迈进了全国百强,从一个农业县发展为新兴工业强市,从一座煤城转变为全国卫生城市,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县成为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开放名市,从偏居西北一隅迈向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2018年,韩城县域综合实力跃居“陕西十强”第1位,跻身全国百强,入围2018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全市生产总值实现36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0.38亿元,增速名列全省前茅。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市、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全国十佳投资创业城市、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首批全国脱贫攻坚优秀城市等称号。

  产业强市

  工业经济在逆势中突围

  韩城地处渭北黑腰带,煤炭资源丰富。依托资源韩城发展工业,经济走在全省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韩城市积极探索工业的转型之路,立足能源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韩城工业的浴火重生。

  坚决打好“三去一降一补”歼灭战。淘汰落后产能,在全市关停了37条焦炉生产线、11条水泥机立窑生产线、5座落后炼钢炉,淘汰落后产能600万吨,钢铁、煤炭、建材等五大支柱产业落后产能减少40%。

  积极提升传统产业,引导传统能源企业改造升级,延伸产业链,转产进入钢后产业和精细煤化工领域。龙钢精品板带、友发钢管等钢后产业项目建成投产,300吨冷轧镀锌带钢、120万吨精品角钢、125万吨优特棒材项目全力推进,西部钢城初具规模。红马科技多元正极材料一期投入运营,秦天相变等高新技术项目加快实施。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产业之间三个层面探索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一大、四小、五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即以煤炭、铁矿石原料为基础,焦炭、钢、甲醇、电、尿素、水泥等为最终产品的大循环产业链条;在园区产业、企业内部建成焦化、钢铁、发电、建材等四条内循环链条;实现了对煤气、尾气的综合利用,废渣的综合利用,焦化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余热资源的回收利用,废水的回收利用。全市建成30多个循环利用项目,初步形成了8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每年变废为宝的直接收入达50亿元。2018年,韩城经开区入选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751.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53亿元,创历史最好成绩。

  生态立市

  煤城变身全国卫生城市

  韩城积极探索渭北工业城市环境治理方式,大力实施“绿”变韩城工程,用“大绿、大美”治环境、改形象,宁要清新的空气,不要污染的GDP。

  大力实施农村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优化“五化”工程,投资30亿元建成了10万亩“北林”工程和33公里道路沿线花园式景观长廊,打造了一批国家级、省级生态镇村和环境整治示范村,农村环境整治经验在全省推广。

  强力推进铁腕治霾“1+8”行动和20项专项整治,实施生态环保项目107个,关闭了28家污染企业和20家采石场,全面取缔了黄标车和城区燃煤锅炉,铲除了盘踞龙门地区几十年的面源污染,垃圾填埋和平原镇村“气化”实现全覆盖。同时,一批公园建成向市民和游客开放。

  环境治理不仅改变了韩城的对外形象,更让城市内涵和文化有了脱胎换骨的提升。2018年,韩城市被全国爱委会命名为全国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创建通过省级初验,森林城市创建获得国家批复,文明城市取得国省同创资格。

  转型发展

  旅游产业实现优雅转身

  关中文物最韩城。韩城市将旅游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抓手,突出“史记文化·黄河文明”两大主题,全力打造精品景区,不断加大旅游营销,完善旅游服务要求,短短几年时间,就实现了旅游的华丽转身。

  聚焦核心,项目支撑建设大景区。制定了振兴旅游12项关键性举措,打造六大核心景区,全域旅游框架初步显现。国家文史公园、古城文化街区、猴山度假村、晋公山滑雪场、香山红叶、美丽乡村旅游等一大批景区景点相继涌现。司马迁景区5A创建通过省级验收,梁带村遗址博物馆成为韩城市第四个4A级景区,龙钢公司3A级工业旅游首创全省先河,党家村跻身全国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黄河龙门风景区项目启动实施,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排名全省第一,古城文化街区荣获中国最佳历史文化旅游项目。

  2018年来韩城的游客达1495.72万人次、旅游收入65.98亿元,游客数量和综合收入7年翻了5倍之多,韩城旅游产业化茧成蝶,迸发出从未有过的活力。韩城以崭新的形象入围央视魅力中国城竞选,荣膺16强。

  民生为先

  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建成“1+N”托管模式。开全省公立医院托管民营医院先河,西安交大一附院韩城医院建成运营,与西安交大一附院联合成立韩城市医管中心医疗联合体。率先在全省推行城乡居民异地医保结算工作,实现了省内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

  办好公平优质教育。依托西安交大优质教学资源,建起地方与高校合作、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融合的西安交大基础教育园区。2017年,韩城市新建幼儿园2所、中学1所、小学8所,一次性新增学位1.2万个,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69.51%。

  让百姓舌尖上更安全。城区小餐饮“明厨亮灶”率达100%,镇办50%以上;建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园区,引导小作坊进入园区集中管理经营。

  幸福院全覆盖。把农村幸福院建设当做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全市166个行政村实施农村幸福院项目159个,总投资6000万元,享受幸福院日间照料的老人已经突破2万人,实现了全市重点中心村幸福院全覆盖、全运营的目标。

  产业引领 共奔小康生活

  韩城市70%是山区,20世纪80年代起在全市大力发展大红袍花椒产业,几十年不间断,把花椒做成了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大产业。目前已栽植花椒55万亩4000万株,成为全国最大的花椒生产基地和全国大红袍花椒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2018年花椒年产量2700万公斤,花椒产业年产值达35亿元,该市农民人均花椒收入达8000多元。花椒品牌价值达213.61亿元。大红袍花椒成为韩城农业的标志性产业,成为农民名副其实的“金豆豆”和“绿色银行”。

  韩城市现有花椒加工企业20多家,先后研制出花椒烘干机等花椒加工机械,开发出花椒粉、花椒油、花椒芽菜等20多种花椒产品。斥资40亿元,高标准建成1200亩国家级花椒产业园,园区一期运营后,预计年产值达260亿元。

  功能完善

  区域中心正在形成

  计划单列试点以来,韩城紧紧围绕“跻身全国百强,建成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坚持高起点定位、大手笔投入、高精度发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形象,中心城区拉开了“六纵十三横”框架,“一城两区六镇三十个新型社区”的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70%。

  建设区域交通中心。以大项目促进大投资,以大投资带动大发展,构建“大交通、大枢纽、大运输、大服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区域“一小时经济圈”正在形成。太史大街西延桥、327国道韩城段、龙钢龙兴大道、东西少梁桥建成通车,复兴路东段、巍山路等城市道路竣工投用,滨河路龙钢段建设进度加快。禹门口黄河大桥即将贯通,韩合机场通用转支线工作积极推进。西韩城际铁路韩城南站、东站,韩城至黄龙高速公路项目纳入省级路网规划。

  城市功能更完善。按照旅游城市标准,精雕细琢、打造精品。2012年至2016年,城市建设累计投资158.625亿元,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等领域重点工程。152辆城市公交投入运营,完成了城市规划展览馆、城市标识、城市绿化等工程。实施了太史大街等3条示范街创建,外立面改造、路灯景观灯更新、慢车道和人行道铺设、道路隔离带安装,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市粪便处理等项目全面建成投入使用。32个五星级旅游公厕和44个停车场全面开放,自行车租赁系统投入运营,韩城标识应用实现全覆盖。